有朋友说,孩子现在上三年级了,突然接触英语,孩子的英语成绩非常差,打算给孩子找个老师给孩子补习。
很多家长跟我这位朋友一样,孩子哪科成绩下滑就开始疯狂给孩子找补习班,这个机构不见效果就换另一个机构,觉得总会遇到一个“好”机构或者“好”老师的。
本人笨,经常会听到:这么笨,真的该补补脑子。
那么补脑子,该补的是什么。
人能跑能跳、能哭能笑,脑子正常得很,没有营养不良的表现。
玩笑话说完,回到正题。
我们一看到孩子哪个成绩下滑就屁颠屁颠地找补习班,多少家长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成绩下滑呢?
看病,也总得知道自己该挂哪个科的号吧。
所以看到成绩下滑的时候,是不是该有基本的判断,再考虑是否该补习呢?
不是,看到现在很多成绩挺好的学生也在补课,就知道没有这种判断。
所以,补习,究竟该补什么。

第一,我要先说,成绩下滑,该不该补课。
我认为,考试成绩或者排名是有非常大的随机性的。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人会不认同。
考试不是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验,而是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考验。有的人可能不太理解这句话,意思就是,你套圈圈套到隔壁摊位的公仔了,虽然公仔一样,但不算你的。
每个家长都有上过学,应该都知道,我们学习的知识,是有分必考知识点、常考知识点和不考知识点。但这些内容,是会随考纲和考试政策改变而改变的,即使不会大改。
如果这一次考试,考试内容,刚好出现是孩子掌握得不好,但其他同学掌握得好的,而又不是必考的知识点,那么就有可能成绩和排名都往后滑了。
说明什么?说明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分布会不同,而考试的时候,如果刚好考到自己掌握的知识,就会成绩好。如果很少考到,那么成绩就低。
所以,我们要教孩子复盘,无论是通过独立的方式还是通过老师协助的方式,都要学会总结问题的根源。这个过程是让孩子对自己有认知。
如果成功归因运气,失败归因不够努力,那么孩子对学习就更有敬畏,以及更相信成绩不好,是可以通过行动来改变的。
“学会复盘”这个过程,很多家长会忽略,直接给孩子去安排补习。
因为考试成绩有随机性,所以我们要清楚成绩不完全等于应试能力,更不等于能力。
第二,很多学生补习了,但没有进步。
如果一辆车连发动机都没有,那么你一直加油,车依旧是不会动的。这就是原理。
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下滑,甚至有的一落千丈,就急匆匆地给孩子安排补习。
这种结果就像,有的人生病了,不做检查,就盲信身边的那些“痊愈者”告诉你保健品能够治病,然后你买了一大堆的保健品回家,发现钱花了很多,心情好多了,但一直还病着。
以前我当机构老师的时候,接到过来机构咨询的家庭,我都要求跟孩子聊天,不喜欢跟家长聊天。因为家长很多时候都是在陈述情绪,根本不了解孩子为什么成绩突然就不好了。
就像影视题材经常用的那些“等孩子高考完就离婚”的父母,其实孩子聪明着,一眼看出父母的问题,父母装着为了孩子好,但孩子成绩却一直在掉。这就是不成熟的父母导致孩子也用一种自暴自弃的方式来反抗。接受父母安排的补习,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让父母的关注点能有持续性。
另外,我认为补习,不在补课,在于补心。
上面讲过将失败归因不够努力,那么在补习的时候就应该要让孩子的努力能换来成功。
这种结果,非常考验老师的水平。
我们要非常清楚,努力,是一种品质,不是一种方法。
补习机构补习没有效果,很大原因在于老师水平一般,流程式教学,没有关注学生的情绪。
努力能换来成功,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成就感。过程的小进步在分数上或许不明显,学生不会太有感觉,但我们要让学生在补习过程中掌握方法,这才是从根本上维持学生学习有效的结果。好的老师可以做到“授之以渔”。
所以在学生有意愿补习的前提下,补心才能真正让孩子成长起来。
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,补习该有deadline。
现在补习市场有两种问题是比较严重的,一是孩子一直在补,一直差;二是孩子已经追上平均成绩了,还在补。
上面两种情况,都是教学无效的表现。
第一种就很明显无效,家长该及时止损。第二种的无效表现在补习成为依赖,这样的结果最终导致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。
当一个孩子已经学会了走路,家长应该要学会放手让他自己走。
在补习后,成绩提升到平均水平以上,家长就该让孩子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状态,而不是继续补习。这样做的目的有二:
一,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努力能换来成功,但学习得讲究方法;
二,验证补习是否存在依赖,如果存在依赖,那么老师也该换了。
所以,补习是否有效,设定补习deadline都是一种止损。
补习无效,deadline就是金钱上的止损。
补习有效,deadline就是精神上的止损,砍掉依赖性,回归独立性。
JBO竞博·体育总结
我是认同补习的,因为确实存在校内教育低效的可能性,补习至少让学生想解决问题的时候有去处。
但是,大规模在补习,我认为这是一种病,社会的病。
成绩差的病因在不在教学环节,都归因校内教学,这是教育的无知,也是父母的不负责。
我抨击教培机构,因为大多补习机构盲目复制“授之以鱼”的模式,而非为了让学生补习后能自己独立学习。
所以,家长们,你们为孩子安排补习,是补了啥?是补了自己的焦虑,还是真的在协助孩子?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