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  • Home
  • 黄仁勋首度回应DeepSeek冲击波:英伟达算力霸权真的会被颠覆吗?

黄仁勋首度回应DeepSeek冲击波:英伟达算力霸权真的会被颠覆吗?

2025-03-25 22:41:08 28


当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在1月发布开源推理模型R1时,其宣称"用弱性能芯片+600万美元预算击败OpenAI"的技术路线,不仅震撼全球AI圈,更引发美股地震——英伟达单日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4.35万亿元)。这场由"中国AI鲶鱼"引发的资本风暴,终于在两个月后迎来英伟达CEO黄仁勋的首次正面回应。

一、"市场完全搞反了":黄仁勋的认知战

在2月21日的线上活动中,黄仁勋直言投资者存在"根本性误判":

预训练≠终结:市场误以为R1的低成本预训练会减少算力需求,但实际上"后处理才是智能核心",需要更密集的推理计算。

效率刺激需求:R1的突破反而会加速AI普及,激发市场对更高效模型的需求,从而推动算力迭代。

开源≠威胁:称赞R1开源"令人兴奋",全球开发者生态的活跃将扩大AI应用场景。

jbo竞博电竞

黄仁勋首度回应DeepSeek冲击波:英伟达算力霸权真的会被颠覆吗?

"投资者认为预训练后只需简单问答,这种心智模型完全错误。"黄仁勋强调,推理阶段的持续学习(如模型微调、多模态处理)才是吞噬算力的黑洞,而这正是英伟达的护城河。

二、资本市场的过山车:从恐慌到修复

1月24日-27日,英伟达股价经历断崖式下跌:

1月24日收盘价142.62美元 → 1月27日暴跌至118.52美元,跌幅16.9%。

三天内市值蒸发6000亿美元,创美股历史最大单日跌幅。

截至2月22日,股价回升至140美元附近,收复90%失地。

这场波动暴露了资本市场的深层焦虑:DeepSeek用1/1000的成本实现相近性能(R1开发费用仅600万美元,而OpenAI GPT-4耗资约1亿美元),动摇了"算力军备竞赛"的底层逻辑。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:"当中国团队证明效率革命可行时,数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突然显得臃肿不堪。"

三、AI算力战争进入2.0时代

尽管黄仁勋试图用"后处理需求论"稳定军心,但行业裂变已然加速:

AMD等竞争对手:超微CEO苏姿丰公开表示"DeepSeek模式将促进AI普及",暗示异构计算生态的崛起。

中国AI基建:R1开源后,阿里云、华为等企业加速部署"推理专用芯片",寒武纪等公司股价单周暴涨23%。

硅谷反思潮:Meta紧急成立研究小组学习DeepSeek技术路径,微软CTO韦青呼吁"别神化AI投入"。

正如Cantor分析师所言:"这不是算力需求的终结,而是分配权的重新洗牌。"当训练成本门槛被击穿,推理端的算力效率之争将成为新战场——而这恰恰是英伟达尚未完全掌控的领域。

四、黄仁勋的阳谋与危机

面对这场由中国AI引发的行业地震,英伟达正在编织新的叙事:

硬件+生态绑定:加速推进CUDA生态与推理框架(如Triton)的深度整合。

差异化定价:被曝计划推出"推理优化版"芯片,价格较训练芯片低40%。

地缘游说:联合白宫推动"AI算力出口管制2.0",试图遏制中国推理芯片发展。

但DeepSeek掀起的开源风暴仍在持续——该公司宣布将在3月开源5个核心代码库,这种"车库创业式"的创新正在改写游戏规则。当黄仁勋强调"推理才是未来"时,中国AI军团已在新战场埋下伏笔。这场算力霸权之争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

发表评论